蔡志忠-香港專業(yè)地產顧問商會會長、香港山西政協(xié)常委及召集人、香港福建社團聯(lián)會永遠名譽主席及副主席、中國和平統(tǒng)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
執(zhí)筆之時,電視新聞正在播放直至今年10月份,已經有7萬名通過高才通計劃獲批的優(yōu)才和專才進入香港,比原本的目標多了1倍。行政長官李家超高興地指出,這證明香港仍然是全球最吸引人才的地方,他為此感到十分驕傲。盡管如此,也希望這些優(yōu)才生和高才生能夠早日找到理想工作,長留香港,發(fā)揮個人專長,貢獻香港也成就自己。
在筆者的眼中,香港從來都是好地方,縱然近年經濟不景氣,社會也發(fā)生很大變化,但仍然難以改變我的看法。很多朋友提出質疑,認為香港已經褪色,從這么多人移民外國的例子就是一個證明。說得也有道理,我承認香港和從前的確有些不同,可是仔細想想,其他國家或城市何嘗不也是在改變中,他們也并非向好的方向發(fā)展。
為何人才開始從獅城、倫敦、日本、臺灣回流?
就以我們喜歡與之作比較的城市為例,如獅城新加坡、英國倫敦、日本東京以及寶島臺灣等,看看事態(tài)如何發(fā)展?新加坡采取「先寛后嚴」的策略,近幾年寬松地大量放進國外(尤其是中國)的資金和企業(yè),據說有逾1,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獅城,這大部份是搶走了本來要進入香港的投資者。正當香港懂得婉惜之時,最近發(fā)現(xiàn)部分資金和人才開始回流香港,原因為何?還是覺得香港好!新加坡市場比較小,缺乏能夠完整發(fā)揮的營商平臺,資金與人才忽然大量涌進,自然難以消化。眼見資金泛濫,獅城政府動起腦筋,開始調查這些中國富豪移民的資金來源,結果「某些資金」不單止要凍結,還沒收了近200億港元資產。這只是冰山一角,調查剛剛開始,人心自然也惶惶。
英國又如何?倫敦是最多港人移民的城市,這當然有其歷史背景原因。拿BNO的港人移民英國條件是要留英5年+ 1年,就是移居英國6年才能入籍??墒菤W洲戰(zhàn)事彌漫,難民大量涌入英國,新移民找工作變得愈來愈難,如何渡過這6年漫長的生活難關?于是有人開始回流,難忘香港昔日的歡樂時光;當然,有錢人移民英國比較容易,他們尤其喜歡投資倫敦的房地產,不過由于當地經濟差物價高,租務市場表現(xiàn)疲弱,租金回報愈來愈少,與此同時,貨幣貶值也帶來巨大損失,近幾年移民英國不見得有什么好消息,反倒見到有些人開始準備回流。
至于東京也好,臺灣也好,也沒什么好消息,日本經濟雖然不錯,日元卻大幅貶值,買賣樓稅率挺高,雖有升值,全部輸了匯率,可謂得不償失;臺灣是一個選舉之都,每天的新聞就是如何拉票、選舉、支持哪位候選人等,執(zhí)政者忘記了經濟民生問題,企業(yè)早已往外發(fā)展,有錢人也不會留在臺灣,此處不僅經濟不景,還經常有地震臺風水災,更隨時要被回歸大陸,故與其要移民臺灣,不如留在香港發(fā)展更好,反正都是中國人的地方。
衰退比別人少 香港仍然有吸引力
說來說去,正如著名歌星羅文與甄妮的經典名曲「世間始終你好」那樣,香港最終仍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!因為世界戰(zhàn)爭蔓延、中美貿易糾紛、中西制度之爭等等,無人能夠獨善其身。正是大家都在退步,如果香港退步比較少,能夠保持一國兩制的獨特地位和優(yōu)勢,讓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文化繼續(xù)傳承,將不良和衰退的部分盡量減少,自然仍有其吸引人的地方。
未來的日子,香港必須做好準備,全力以赴推谷經濟。如今樓股雙雙不振,如何啟動股市交投,創(chuàng)造IPO上市商機,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;同樣地,如何讓樓市恢復正常成交量,不一定要做到有價,但必須要有市,有成交經濟就有流通機會。地皮不可以總是流標,如變成一種常態(tài)會讓人笑話,近日港鐵公司東涌東站第1期項目臨海優(yōu)質地皮沒有人落標,是香港歷史上第二次沒人問津,甚為可惜,值得引以爲鑒。